近期煤化工动态(18)

来源:企鹅电竞在线    发布时间:2023-12-26 01:41:58 424

  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在国家授奖标准提高、授奖数量减少的形势下,中国石化

  其中,“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19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依靠自主创新,建成了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完全掌握页岩气开发成套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中国页岩气领域的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从起步到引领的跨越,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方,已累计产气突破150亿方,其中2017年产气60.04亿方,日销售页岩气最高达1670万方,可满足334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需求,成为“气化长江带”的重要资源基础,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S-MTO)”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燕山分公司共同完成。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发使我国变成全球上第一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流程MTO技术的国家,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甲醇制乙烯、丙烯全流程工艺技术的产业化,不但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了先进、成套、可靠的技术支撑,而且为我国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开辟了一条新路。

  “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完成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烃类分子结构导向转化的化工原料高效生产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石油大学、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共同完成的“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简称奖励办)有关负责的人介绍,“近5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总数控制在300项以下。”2017年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将自然科学奖数量控制在45项左右,技术发明奖约为65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石化仍斩获6项大奖,实属不易,丰硕的成果源于中国石化从始至终坚持“振兴石化、科技先行”的方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紧围绕主业发展,完善科研体制,创新科研机制,坚持开放创新,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目前,中国石化共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10家分院,形成“一个整体、四个平台、统一计划、集成开发”的科学技术创新体制,形成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工业、节能环保公用技术四大技术平台,并建立了日益紧密的产销研用、产学研结合机制。

  近年来中国石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化累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46项,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7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70项;累计获专利奖96项,其中金奖19项,优秀奖77项。

  中国石化科技人才辈出。2017年,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公布结果,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科技部主任谢在库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中国石化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2017年,国际编号为21029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马永生星”,它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副总经理马永生的名字命名,这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

  国能新兴能源集团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能源化工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有着更好的理解、认识和重视。在投资建设的内蒙古辉腾能源化工项目中就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中国航天、中船重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所、华陆化学工程科技公司等科研单位开发了六项新技术在申请专利的基础上用于项目建设中,其中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同开发的蒸汽过热器是煤化工行业的常用设备,但由于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是空白,为打破这一现象,国能新兴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航天六院完成了技术开发。航天六院是研究、开发、生产火箭发动机的单位,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利用这个实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开发出化工大型过热器,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不但可以明显地降低设备成本,还可以缩短设备生产周期,将由国外进口18-20个月降到10个月时间。

  元月1日,500万吨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一期焦化项目正式烘炉点火,成为山西省孝义市2018年启动的首个新型煤化工项目。

  山西金岩集团目前正在建设的年产500万吨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位于孝义经济开发区梧桐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内,是孝义市打造全国一流煤化工基地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孝义经济开发区千万吨级新型煤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烘炉点火的一期单体254万吨6.25米捣固式焦化项目,由中国一冶集团承建,是山西省内单体产能最大的项目。采取干法熄焦工艺,在产能、循环、技术等方面拥有众多优势,颠覆性改变了传统焦化模式。

  据了解,该项目经过100天的烘炉,达到规定温度后,即可开始装煤生产。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全循环、自动化、节能化的新型模式,将开创“以煤为基、以化为主,突出精细化工,谋求内涵提升,循环发展、多元发展”的新局面。此次500万吨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一期焦化项目的烘炉点火,是金岩工业集团26年来专注于产业升级、循环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又一次有益探索与成功实践,同时也为该市煤焦化行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崭新路径。同时在孝义经济开发区目前已规划实施总产能超过1500万吨的八大新型焦化项目,包括金岩500万吨新型煤化工项目。

  近日,由山东省工业装备安装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承建的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项目第一车锅炉钢架顺利进厂,这代表着该项目的施工正式拉开了序幕。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3×270t/h高温度高压力煤粉炉、附属管道、脱硫脱硝等系统的安装。

  项目位于寿光经济开发区内,总投资208000.4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060万元。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21.97公顷,总建筑面积131827平方米

  改造工程对“36.60”项目的合成氨部分做改造,即:淘汰两期(其中一期18台、二期18台)常压制气、2套栲胶脱硫、4套变换、2套变脱、2套脱碳、1套中压联醇、3套合成氨、6台冰机、22台压缩机和3台75t/h+1台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国内先进的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配套Co-Mo系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法、液氮洗、低压氨合成等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路线,液氮洗工段洗涤出的CO、CH4、H2送至低压联醇工段生产甲醇。

  改造后保持合成氨36万吨/年的产能不变,联产甲醇产能由现有的12万吨/年减少到5万吨/年,副产品氢气3312万Nm3/年、硫酸7438.54吨/年、石膏14000吨/年、二氧化碳气体53.48万吨/年、蒸汽974160吨/年,同时配套改造锅炉系统,用3台170t/h煤粉炉代替现有3台75t/h+1台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该项目已经寿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备案(寿经信投备[2016]020号),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潍坊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

  中国海油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日前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该项目是中国海油响应国家战略布局,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清洁能源供应保障的又一重大举措,现已列入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

  该项目起自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途经山西、河北、天津,终点位于河北沧州黄骅市,管道全长1279公里,分三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将鄂尔多斯和大同等地生产的煤制天然气,以及气电集团天津LNG接收站的天然气供应到北京、天津、河北以及雄安新区等。项目还将通过与区域内其他天然气管道相互连通,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能力,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贡献。

  1月8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在国家授奖标准提高、授奖数量减少的形势下,中国石化(600028,诊股)此次仍获6项奖励,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其中,“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19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依靠自主创新,建成了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完全掌握页岩气开发成套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中国页岩气领域的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从起步到引领的跨越,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方,已累计产气突破150亿方,其中2017年产气60.04亿方,日销售页岩气最高达1670万方,可满足334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需求,成为“气化长江带”的重要资源基础,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S-MTO)”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燕山分公司共同完成。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发使我国变成全球上第一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流程MTO技术的国家,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甲醇制乙烯、丙烯全流程工艺技术的产业化,不但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了先进、成套、可靠的技术支撑,而且为我国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开辟了一条新路。

  “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完成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烃类分子结构导向转化的化工原料高效生产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石油大学、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共同完成的“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简称奖励办)有关负责的人介绍,“近5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总数控制在300项以下。”2017年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将自然科学奖数量控制在45项左右,技术发明奖约为65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石化仍斩获6项大奖,实属不易,丰硕的成果源于中国石化从始至终坚持“振兴石化、科技先行”的方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紧围绕主业发展,完善科研体制,创新科研机制,坚持开放创新,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目前,中国石化共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10家分院,形成“一个整体、四个平台、统一计划、集成开发”的科学技术创新体制,形成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工业、节能环保公用技术四大技术平台,并建立了日益紧密的产销研用、产学研结合机制。

  近年来中国石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化累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46项,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7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70项;累计获专利奖96项,其中金奖19项,优秀奖77项。

  中国石化科技人才辈出。2017年,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公布结果,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科技部主任谢在库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中国石化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2017年,国际编号为21029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马永生星”,它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副总经理马永生的名字命名,这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

  国能新兴能源集团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能源化工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有着更好的理解、认识和重视。在投资建设的内蒙古辉腾能源化工项目中就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中国航天、中船重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所、华陆化学工程科技公司等科研单位开发了六项新技术在申请专利的基础上用于项目建设中,其中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同开发的蒸汽过热器是煤化工行业的常用设备,但由于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是空白,为打破这一现象,国能新兴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航天六院完成了技术开发。航天六院是研究、开发、生产火箭发动机的单位,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利用这个实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开发出化工大型过热器,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不但可以明显地降低设备成本,还可以缩短设备生产周期,将由国外进口18-20个月降到10个月时间。

  元月1日,500万吨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一期焦化项目正式烘炉点火,成为山西省孝义市2018年启动的首个新型煤化工项目。

  山西金岩集团目前正在建设的年产500万吨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位于孝义经济开发区梧桐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内,是孝义市打造全国一流煤化工基地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孝义经济开发区千万吨级新型煤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烘炉点火的一期单体254万吨6.25米捣固式焦化项目,由中国一冶集团承建,是山西省内单体产能最大的项目。采取干法熄焦工艺,在产能、循环、技术等方面拥有众多优势,颠覆性改变了传统焦化模式。

  据了解,该项目经过100天的烘炉,达到规定温度后,即可开始装煤生产。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全循环、自动化、节能化的新型模式,将开创“以煤为基、以化为主,突出精细化工,谋求内涵提升,循环发展、多元发展”的新局面。此次500万吨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一期焦化项目的烘炉点火,是金岩工业集团26年来专注于产业升级、循环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又一次有益探索与成功实践,同时也为该市煤焦化行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崭新路径。同时在孝义经济开发区目前已规划实施总产能超过1500万吨的八大新型焦化项目,包括金岩500万吨新型煤化工项目。

  近日,由山东省工业装备安装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承建的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项目第一车锅炉钢架顺利进厂,这代表着该项目的施工正式拉开了序幕。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3×270t/h高温度高压力煤粉炉、附属管道、脱硫脱硝等系统的安装。

  项目位于寿光经济开发区内,总投资208000.4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060万元。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21.97公顷,总建筑面积131827平方米

  改造工程对“36.60”项目的合成氨部分做改造,即:淘汰两期(其中一期18台、二期18台)常压制气、2套栲胶脱硫、4套变换、2套变脱、2套脱碳、1套中压联醇、3套合成氨、6台冰机、22台压缩机和3台75t/h+1台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国内先进的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配套Co-Mo系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法、液氮洗、低压氨合成等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路线,液氮洗工段洗涤出的CO、CH4、H2送至低压联醇工段生产甲醇。

  改造后保持合成氨36万吨/年的产能不变,联产甲醇产能由现有的12万吨/年减少到5万吨/年,副产品氢气3312万Nm3/年、硫酸7438.54吨/年、石膏14000吨/年、二氧化碳气体53.48万吨/年、蒸汽974160吨/年,同时配套改造锅炉系统,用3台170t/h煤粉炉代替现有3台75t/h+1台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该项目已经寿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备案(寿经信投备[2016]020号),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潍坊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

  中国海油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日前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该项目是中国海油响应国家战略布局,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清洁能源供应保障的又一重大举措,现已列入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

  该项目起自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途经山西、河北、天津,终点位于河北沧州黄骅市,管道全长1279公里,分三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将鄂尔多斯和大同等地生产的煤制天然气,以及气电集团天津LNG接收站的天然气供应到北京、天津、河北以及雄安新区等。项目还将通过与区域内其他天然气管道相互连通,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能力,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